• 和记娱乐官方网站

  • 和记百科

  • 娱乐

  • 体育

  • 摄影

  • 和记问答
  • 陈景润的数学故事(数学家陈景润在专业有哪些

    主页 > 和记问答 > 2024-02-02 22:46

      摘要:陈景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。在他的人生中,好像除了数学两个字,再没有其他。日日夜夜、每时每刻,他总是拿起手里的笔演算着,推导着,近乎疯狂。然而,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数学专家。

      有的人,倾尽一生,只是为了一件事情。只是为了一个目标。

      陈景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。在他的人生中,好像除了数学两个字,再没有其他。日日夜夜、每时每刻,他总是拿起手里的笔演算着,推导着,近乎疯狂。

      然而,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数学专家。世人皆知,陈景润是数学天才,只是,没有人知道,天才的背后,曾经付出过多少的汗水。

      

    一、年少时光

     

      1933年,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福州。在陈景润很小的时候,他的身体就十分虚弱,总是生病。

      尽管如此,但是陈景润学习成绩优异,他在高中还没有读完的情况下,就考入厦门大学,进入了厦门大学的数理系。

      大学毕业之后,陈景润本来被分配到北京教学,但是因为他在福建长大,普通话并不标准,而且陈景润向来内向,不懂得怎样与学生相处,学生们因此十分不满,无奈之下,学校只能将他停职了。

      陈景润回到了厦门,没有生计的他只能在街上摆摊,勉强维持生活

      一次意外,厦门老师发现了他,就介绍他回到学校当了数学系的资料员,陈景润十分高兴,因为表现很好,一年之后,陈景润做了数学系的助教。

      1954年,厦门大学提出:数学系在12年内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。此目标一出,人才是个大问题。

      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,人们自然知道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,于是就让他边工作边研究数学。

      得到了大力支持的陈景润心中有了底气,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数学上,不停地计算、推导,他日夜加班加点,当时的人们看到痴迷数学的陈景润,都称呼他为“数学狂魔”

      

    二、一朝成名

     

      陈景润的研究课题为数论,但是尽管他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,依旧收获不大。于是,在别人的推荐之下,陈景润开始从华罗庚的《堆垒素数论》入手,来解决数学上尚未解决的难题。

      这个想法一出来,陈景润就开始了研究,他挤在自己仅仅6平米的房间内,开始了不睡觉的工作。

      那时候,痴迷于数学的陈景润像一个疯子,他的屋子内全部堆满了数学书籍还有演算过的草稿纸,整个房间难有落脚之地。

      终日没有休息的时间,陈景润感觉到了疲惫,但他迫切地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,于是他依旧废寝忘食。

      终于,经过陈景润夜以继日的努力,他成功解决了《堆垒素数论》中“至善的指数”这一难题。

      几经辗转,华罗庚知道了陈景润的结果,他审核之后大吃一惊,陈景润的计算完全正确。

      一时之间,整个数学界哗然,中国在数学的研究上又前进了一大步。

      

    三、攻坚克难

     

      经过华罗庚的邀请,陈景润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为一名实习的研究员。来到了更大的舞台之上,陈景润十分感谢华罗庚。

      在这个中国高级的知识殿堂中,陈景润发现了很多他没有读过的外文数学著作,于是他自学外语,想要读懂这些数学书籍。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,就连排队期间也一直拿着书朗读、背诵。

      陈景润进入了数学研究所之后,本来被分配到一个四人间的宿舍,但是他害怕自己晚上学习吵到室友,就跟领导说要搬到厕所住。

      终于,陈景润住进了3平米的厕所中,在那里,他又进入了忘我研究的境界了,他也成了别人眼里的“怪人”。

      他日日夜夜在厕所中进行研究,攻坚克难,几乎从不停止工作,也正是陈景润的兢兢业业,他攻克了很多的数学难题,发表了很多数学论文,在数学史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。

      

    四、哥德巴赫猜想

     

      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的陈景润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哥德巴赫猜想,这个数学界最难证明的猜想,许多人都曾经望而却步,就连哥德巴赫自己都无法证实,可陈景润的出现,让整个数学界肃然起敬。

      华罗庚曾经组织研究员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“3+4”“2+3”“1+4”,至于最难的“1+2”“1+1”却始终没有攻破,陈景润开始了自己的证明。

      他又切换到了拼命三郎的工作状态,开始全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,一门心思地开始研究。

      1966年,陈景润发表了《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》,也就是俗称的“1+2”,他成功证明了这个猜想,世界数学界都无比惊叹。

      外国数学家开始质疑,陈景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,又做了大量的计算,而在外国数学家用电子计算机的时候,陈景润仍然靠手。

      环境艰苦,为了省钱,陈景润平时不吃菜,一来二去,陈景润科学地证实了自己的猜想,身体却也因为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垮掉了

      1977年,因为住院治疗,陈景润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由昆,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,1980年,他们结婚了,婚后由昆生下了他们的儿子陈由伟。

      不幸的是,几年后,陈景润被诊断为患上帕金森综合征,又因为车祸,陈景润只能躺在医院里,可是“1+1”猜想还没有被证实,陈景润必须飞秒必争,于是在医院,陈景润又开始了研究。

      可是,他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了,终于,1996年,那个曾经被称为怪人的数学天才陈景润离开了人间,年仅63岁。

      由昆说,陈景润是因为数学研究累死的,陈景润还有两个没有完成的心愿,一个就是关于“1+1”的猜想,另一个就是他不能陪伴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了。

      其实,陈景润的一生,是与数学相伴的一生,也是奋斗的一生,更是劳累的一生,日日夜夜,不知疲倦。

      陈景润每一个天才的成就背后,都是他靠着一双手和一支笔还有无数的草稿纸换来的,我们甚至可以说,陈景润在数学上的成就,是他透支生命换来的。

      即便在自己弥留之际,那个尚未证明的“1+1”猜想依旧是陈景润心中尚未落地的石头,而陈景润因为长期工作缺少对家人的陪伴也成为他无法释怀的遗憾,他,没有办法陪伴自己的儿子长大了。

      如今,23年过去了,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接过了父亲手中数学的接力棒,他从事金融工作。至于“1+1”的猜想,还有无数努力着的中国人

      所幸,陈由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,他依旧奋战在数学领域,带着父亲曾经的影子奋斗。

      而中国还有无数的数学家,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,在“1+1”的道路上迈进,陈景润的遗憾,终有一天,中国数学家会攻克。

    上一篇:不可再生能源类型(介绍不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 下一篇: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解析(解释什么是插电式混

    热门阅读

   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