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和记娱乐官方网站

  • 和记百科

  • 娱乐

  • 体育

  • 摄影

  • 和记问答
  • 甲骨文是什么朝代的(甲骨文是不是商朝的唯一

    主页 > 和记问答 > 2024-02-10 20:49

      摘要:甲骨文主要是一种祭祀文书,并非商代唯一的文献,记载上古历史人物的,可能在其他文书上面。关于这一点,从甲骨文册、典、聿(yù)等文字上可以得到证实。然而,对于三皇五帝,商代甲骨文中却没有记载,唯一可能记载的是商人祖先帝喾或帝舜。

      根据周代史料记载,大禹之前,中国处于三皇五帝时代,从燧人氏钻木取火,一直延续到尧舜治水,时间跨度可能高达上万年。

      然而,对于三皇五帝,商代甲骨文中却没有记载,唯一可能记载的是商人祖先帝喾或帝舜。按照传承的逻辑,商代至少记载一些上古杰出帝王,周人将之整理归纳为“三皇五帝”,这才合情合理,但甲骨文没有记载上古帝王,为何周朝却知道三皇五帝?考古取得重大发现!

      

    甲骨文并非商人唯一的文献

     

      甲骨文主要是一种祭祀文书,并非商代唯一的文献,记载上古历史人物的,可能在其他文书上面。关于这一点,从甲骨文册、典、聿()等文字上可以得到证实。

      所谓“典”,就是典籍,甲骨文中的典字(见下图),上部是“册”、下部是“双手”,而“册”就是竹简成书的样子。换言之,商代日常性典籍,应当就是竹简或木简组成的。

      所谓“聿”,其实是“笔”的本字,笔的繁体字为“筆”,甲骨文与金文中的聿字,都是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,繁体字上面的“竹”字头代表取材。

      同时,在一些甲骨文上,研究人员也发现过毛笔书写的痕迹,即先描写、后刻写。

      因此,商代日常性文书是竹简材质,采用毛笔书写,与春秋战国时相差不大。

      由于竹简或木简都容易腐烂,比如现在就没有发现春秋竹简,全都是战国竹简,因此商代竹简文书可能被周人烧毁,更可能已经腐烂。

      也就是说,商代日常文献可能记载了上古帝王,然后传到周国等,进而流传于后世。

      

    甲骨文或非商代唯一的文字

     

      商朝时期,整个中国是不是只有甲骨文这一种文字,其实是存疑的。以战国七雄的文字演化来看,当时应该还有与甲骨文共存的其他文字。

      战国时期,其中七个强大的国家,都演化出自己的文字,虽然不少文字大体相同,但也有不少文字差别较大,比如下图中展现的马字。后来,秦始皇一统宇内之后,推行“书同文”,将秦国篆书作为统一的文字。

      以此来看夏商,当时方国众多,未必没有根据地域情况,而演化出独特文字的情况,并记载了上古杰出帝王。只是,他们的文字可能受众面较小,文字载体易于腐烂,最终没能流传下来,但记载的内容却流传了下来。

      

    考古发现甲骨文之前的文字

     

      按照文字演化的逻辑,作为成熟的、系统的甲骨文,不可能突然从天而降,之前必然还有文字,只是以前考古一直没能发现。

      本世纪初,山东大学教授刘凤君在一些上古骨块上,发现一些刻痕,后来将这种分布于山东、内蒙、陕西等地,刻写在骨块上的文字称之为“骨刻文”,距今大约为4600年—3300年,涵盖五帝到商代中期,下限正好处于甲骨文起始阶段。

      刘凤君研究报告记录:前期骨刻文上一般是1到5个字,还有一部分是10个字左右,但后期骨刻文(距今3700年—3300年)常常刻写20个字、甚至有刻100多字的,辞章已经出现。

      在过去10多年中,不少学者希望能够破解上面的文字,其中学者丁再献声称破解了100多个,包括黄帝之黄、炎帝之炎、蚩尤之蚩(见下图),都犹如一个人的头像。

      由上图可见,骨刻文中还存在不少图形,符合中国文字“书画同源”的特性,也反映出骨刻文比甲骨文要略微初级一些。更为重要的是,上图中的弓、走、鹤、天、鸡、兔等字,与甲骨文明显存在传承关系。

      可见,骨刻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,应该是甲骨文之前的“初熟文字”,而“初熟文字”的出现时间,承上启下,也符合中国文字演化的逻辑。

      因此,甲骨文之前的骨刻文,极有可能记载了上古的风貌人情、风云人物与部落等,包括三皇五帝的部分或全部,并将之传承了下来。只是可惜的是,深藏着上古秘密的骨刻文,如今还没能破解,丁再献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公认。

      关于骨刻文,还三个细节值得注意。

      黄帝大约出现于距今4600年时,与骨刻文的年代上限处于同时代,而史书上又记载黄帝手下仓颉造字,那么为何时间上如此巧合?

      在黄帝之前,流传下来的历史非常稀少,但在黄帝与骨刻文出现之后,流传下来的历史却越来越多,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?

      在黄帝之前,伏羲、炎帝、女娲等都是“非人形”,或是人首蛇身或是牛头人身,但在黄帝之后,为何上古帝王都是正常人形?

      笔者认为,后两个问题应该与骨刻文的出现有关。伏羲、女娲时期,还没有出现正式的文字,口传容易导致信息失真,将伏羲女娲等的部落图腾特征与人相结合。

      由此认为之前的帝王“非人形”,但文字出现之后,可以记载更多的历史,也让历史传承相对更为精确,从而避免了这种失误。

      总而言之,黄帝之前因为口传或结绳记事,只有极少数历史流传了下来,但在黄帝之后,中国进入骨刻文时代,之前流传下来的与当时出现的上古帝王,都有可能被骨刻文记载下来而传之夏商周。至于甲骨文上没有记载,则是因为完全可能被记录在了竹简文书上。

      最后,虽然骨刻文的出现,不能证明三皇五帝什么,但至少说明上古历史存在文字传承途径,接下来关键在于破解骨刻文,看看上面究竟记载了什么上古辛密。

    上一篇:鲫鱼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饵料(鲫鱼对什么味道的 下一篇:家里很多米虫怎么消灭(大米放久了容易生虫怎

    热门阅读

   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