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和记娱乐官方网站

  • 和记百科

  • 娱乐

  • 体育

  • 摄影

  • 和记问答
  •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(腊八节喝粥的习俗怎么来的

    主页 > 和记问答 > 2024-02-07 23:16

      摘要:关于腊八节的古诗有《蜡节诗》、《腊日宣诏幸上苑》、《腊日》、《南歌子·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》、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》、《腊八日未雪不寒》、《承恩寺访杨维五何惟圣不遇》、《腊八日水草庵即》、《腊八粥》、《腊八》。

      腊月在古代是祭祀的月份,所以古代也称腊月为祭祀月,从先秦起,农历十二月初八就被称为“腊日”,俗称“腊八节”。在这一天,人们都会祭祀祖先和神灵,祈求丰收和吉祥。

      同时因为古代医疗水平有限,也会做一些驱逐瘟疫的仪式。随着科学的发展,有些仪式也在逐渐消失,但在有些地区还在传承。

      而喝腊八粥的习俗有几种说法:一是说华夏儿女祭祀的节日;二是说源于佛教的祭祀;三是岳家军打败金军,庆祝凯旋的日子;四是告诉人们珍惜粮食,寓意为“年年有余”的意义。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古人是怎么过腊八节的。

      《蜡节诗》

      南北朝·魏收

      凝寒迫清祀,有酒宴嘉平。

      宿心保所道,藉此慰中情。

      古典诗词里记载腊八的诗词,最早的就是南北朝齐国时的诗人撰写的这首诗。魏收的这首腊节诗主要撰写腊月时节,天寒地冻,数九时节,人们祭祀的场景,摆上肉酒祭祀百神,感谢神灵的护佑,抒发心中的敬神之情。

      《腊日宣诏幸上苑》

      唐·武则天

      明朝游上苑,火急报春知。

      花须连夜发,莫待晓风吹。

    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直给我们留下的都是政治成就,其实她在文学方面,造诣也很大,这首诗是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第二年(691年)所作。跟当时的环境以及武则天的处境有关。

      《腊日》

      唐·杜甫

      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

      侵凌雪色还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条。

      纵酒欲谋良夜醉,还家初散紫宸朝。

      口脂面药随恩泽,翠管银罂下九霄。

      大诗人杜甫关于节日的诗词很少有欢快的字符,这首诗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对皇恩的感念。

      《南歌子·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》

      宋·苏轼

      卫霍元勋后,韦平外族贤。吹笙只合在缑山。

      同驾綵鸾归去、趁新年。烘暖烧香阁,轻寒浴佛天。

      他时一醉昼堂前。莫忘故人憔悴、老江边。

      苏轼早年一路平顺,晚年多被同党排挤,但是诗词里却很少见其不得志的状态,张怀民是苏轼至交,这首词上阕,原本是表达两人想一同归隐山林。而下片则写了腊八节的人间景象,暖阁清寒,希望两人的友情长久,故人他日不要相忘。

      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》

      宋·陆游

      腊月风和意已春,时因散策过吾邻。

      草烟漠漠柴门里,牛迹重重野水滨。

      多病所须惟药物,差科未动是闲人。

      今朝佛粥交相馈,更觉江村节物新。

      前面说过,其实腊八节也是佛教的节日,所以很多佛教弟子都会在这一天念经诵佛,享受佛祖施舍的腊八粥。腊月初八虽是隆冬腊月,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。柴门里草烟漠漠,野河边牛迹重重。腊日里人们互赠、食用着佛粥(即腊八粥),感觉到了春天清新的气息。

      《腊八日未雪不寒》

      宋代:方回

      寒暖违时节,于民有弗堪。

      岂应今腊八,恰似旧春三。

      腊八虽然处在寒冬之时,但江南相比北方,还是很暖和的。

      《承恩寺访杨维五何惟圣不遇》

      明代:欧大任

      寻君腊八会,不遇竟空还。

      落叶一灯下,寒云双树间。

      深栖知净理,强出愧清班。

      纳禄吾犹晚,惟应学闭关。

      据《礼记·郊特牲》记载,腊祭是“岁十二月,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。”夏代称腊日为“嘉平”,商代为“清祀”,周代为“大蜡”;因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该月为腊月,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。

      《腊八日水草庵即》

      明·顾梦游

      清水塘边血作磷,正阳门外马生尘。

      只应水月无新恨,且喜云山来故人。

      晴腊无如今日好,闲游同是再生身。

      自伤白发空流浪,一瓣香消泪满巾。

      赏析:顾梦游,明末清初人,崇祯十五年岁贡生。平生任侠好义,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,入清不仕,以遗民终老。据文献记载,晚年为洲田所累,穷困自甘,以书易粟,求者成市。这首诗就写了诗人晚年腊八日这天在水草庵中的心事。

      《腊八粥》

      清·道光帝

      一阳初夏中大吕,谷粟为粥和豆煮。

      应时献佛矢心虔,默祝金光济众普。

      盈几馨香细细浮,堆盘果蔬纷纷聚。

      共尝佳品达沙门,沙门色相传莲炬。

      童稚饱腹庆州平,还向街头击腊鼓。

      清军入关后,沿袭了很多汉人的传统文化,所以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清圣祖康熙,都把腊八粥作为赏赐大臣的节令佳食,因而在民间更加盛行。读这首诗时可以想见当时皇宫施散腊八粥的场景。

      《腊八》

      清·夏仁虎

      腊八家家煮粥多,大臣特派到雍和。

      圣慈亦是当今佛,进奉熬成第二锅。

      上一首说道光皇帝的角度写腊八粥的情况,这一首诗则是从大臣的角度来描写宫中的煮粥盛况,诗中描写道,腊八一到,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,而皇帝乃当世活佛,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、诸王、宫妃等。

      据文献记载,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,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,深一米五,可容米数担。熬粥时,第一锅粥是奉佛的,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,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,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。这首诗里有明显的“颂圣”意味在其中。

      腊八粥已经称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必须食品,上到王公贵族,下到黎民百姓,腊八粥都有不同的熬制方式,但是都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期望。

    上一篇:桂枝的功效与作用(详细介绍桂枝的药用功效和 下一篇:红茶可以存放多长时间(红茶的制作原理及储存

    热门阅读

    友情链接